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周一书,第四期(20131006):《断层线——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

Fault Lines: How Hidden Fractures Still Threaten the World Economy

一、整体观感:

1、 “在地质学中,由于地壳构造板块相互挤压和冲撞在地壳表面形成的断裂称为断层线。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慢慢积聚,挤压着这些断层线。”借上述比喻,该书论述了全球经济中的断层线,并解释这些断层线如何影响金融行业,对金融地震—金融危机的形成和演变作出了深入分析。在当前形势下,断层线有加深的趋势。但作者还不是悲观到没有了信心,作者还是提出了自己关于弥合断层的建议。2、具体而言,断层线有如下四种:(1)贫富差距:美国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及其要求放松信贷所造成的政治压力;(2)出口依赖:强大消费品生产能力对应出过度依赖国外消费者,出口导向型增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前景不容乐观;(3)体系碰撞:出口导向型发展国家的金融体系与其融资国的金融体系是建立在不同的基本原则之上的,而且两种体系是互不相容的(合约透明度及法律制度),极大提高了依靠外国融资“为本国投资和增长提供资金支持”的风险;(4)失业型复苏和刺激政策:以政治目标为动机的刺激政策与寻求竞争优势的金融行业相互作用。2、政府的意图和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背道而驰,尤其是当私人部门在其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时。对那些耐不住性子的政客来说,越多似乎总是越好。任何政府政策工具都有其局限,在小范围内奏效的做法,一旦大面积推广,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就可能演变成一场噩梦。对低收入者住房贷款给予一定的扶持,不仅能使各方收益,而且也不会引起私人部门过于激烈的反应。但是大规模的扶持政策却可能扭曲房价和私人部门的动机。3、金融危机带来的部分教训与总结:(1)不利的经济冲击却十分有利于汇聚全国的智慧,因为每个人都受到了影响。因此经济动荡就成了实现变革的良好机遇;(2)政策需要在安全与竞争、创新、灵活性、准入以及效率之间实现平衡。或者说,一项好的法案会谨慎地实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3)自主刺激由于种种弊端效果远不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努力:失业者或担心失业的人还是会忧虑自己是否会因经济增长直接受益;熟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最要命的是权力滥用和政府支出各种不合理情况;再加上基于意识形态和既有的义务或利益而非具体形势需要,危机时紧迫性更容易导致出台党派特色政策,政策的非中立、不确定、波动性特征。4、金融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如何防范金融灾难?)1)竞争与市场自由:一个惠泽民众的健康的金融系统需要竞争和创新,我们常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更一般的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中,停滞往往是不稳定的最大来源,因为停滞意味着该系统没有适应变化。相反,竞争和创新帮助系统调整,而且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竞争和创新是多样性、弹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动态稳定的关键。(2)政府不应该成为危机的救命稻草,规则透明尤其重要,企业可以有很好的预期,来作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取消政府对特定金融机构的补贴和特权。(3)制定适应经济周期的监管规则:为了创造出能够贯穿经济周期始终的稳定性——即不被周期影响,新监管规则应该是全面的、非随意决断的、依情况而定的、具有成本和效益的。具体内容包括:明确的常规监管(不多)、特定时间介入的触发监管、必要时间改善或提要常规监管要求。(4)把尾部风险打压下去:(a)改变由薪酬带来的风险动机;(b)让高级经理承担投资风险(与上一期有雷同,作者也提及了SQUAM LAKE工作组的建议,但对风险管理要求提得更具体),董事会可以通过引入金融服务领域的专家和华尔街以外的专业人士来增强监督能力。进一步说,如果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经理被要求对董事会进行常规性汇报,那么董事会的信息掌握情况就会更好。董事会下属的风险委员会也应该设置一个常规性的会议,这个会议高级经理层不能参加,而由全公司的各部门经理共同讨论公司范围内的风险问题,这样,公司的各个部门都能够从交易前沿的从业者那里对正在涉足的各项业务有一个了解。(5)监管者的有效监控:关键在于,监管者要找到的平衡——既不要过于频繁地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公司的判断,也不要太过自由放任忽视系统风险的积聚。监管者有两方面优势要发挥(a)他们有不同于私人部门的动机,更注意小概率事件所带来的风险;(b)他们能够从整个金融产业的各个公司搜集数据从而能够很好地看清风险积聚领域,信息完全的监管者能够监控整个金融部门的风险暴露程度,并警告那些超过行业平均风险水平的公司停止类似交易。(6)信息披露:信息公开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社会和工业会疾病的良方。阳光是抵御细菌的最好办法,电灯是最有效的警察。(7)“大而不能倒”应扫进垃圾堆:确保任何私人金融机构都不享有特殊的政府保护。金融部门改革关键问题是,如何让私人部门再次对风险进行正确的估价,不再理所当然地认定政府最终会介入进行救助。

二、细节心得:1、任何人都应该公平地获得(教育、医疗)机会,防止社会进一步的两极分化。问题是,美国社会保障体系为何薄弱?(1)经济层面的答案: 美国冷漠的制度体系和日本关系系统的对比很精彩,每一种经济体制都形成了与其内在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失业救济机制。(2)意识形态或政治层面的答案:救济金的政治学。由于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原因,美国没有阶级观念,没有全国性工会组织,却有很深的自由主义精神,反对政府干预日常生活,个人和企业都具有高度的流动性,金钱和企业利益的力量一直是美国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力量。2、在全世界,平民主义和信贷都是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现在我们都知道,援助只会带给人们依赖性、债务和治理不善,却很少带来增长。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是小额信贷——通过团体贷款的形式将钱借给穷人,在这个系统中,来自团体内其他人的压力会增加个人还款的动力。尽管这种方式在小范围内适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做法一旦大面积推广,尤其是被当做政府的政策工具时,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应该和能够推广的属于帕累托改进,比如包产到户这样的早就做了);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小范围适用,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又失去了许多意义,往往得不到法律和政策的保证。3、发展中国家在早期发展阶段面临的真正问题,就是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来对实物资本进行有效利用。经济学家可能夸大了体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历史经验表明,体制性变革通常不是先于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4、确实有一些运转良好的国有企业,但运转最好的那些企业往往会远离政府那套规则、程序以及干预,除了所有权归国家之外,一切都遵循私营企业的模式。企业集团的模式(如韩国财阀,集团内部设立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国家被证明是十分有价值的,因为作为其代替途径的依赖金融体系融资方式的局限性太大,交易成本太高;但在发达国家,因为多元化道路而导致优势领域丧失的例子却很多(如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利顿工业公司)。

个人理解:1、这是2011年年底读过的最好的一本经济方面的读物,能重读一遍,哪怕对财经读物来说有点过时。在此略做记录,此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门朝哪开——重塑全球金融系统》所获得的评价“如果了解金融危机和经济改革只能读一本书,本书就是唯一选择”是属于这本书的(往往有许多过高的评价用在另一个事物上会恰如其分,所以只怕赞美之词自身不够赞或用错了地方,不怕使劲夸),一方面上期的报告是专家团队的针对性理论总结,还是需要一些经济金融背景知识的,故此都是格林斯潘、伯南克等专家推荐,而断层线书面推荐上看到如比尔盖茨、奥巴马等等忙得只想直接了解事物本质的人;另一方面,书中内容涉及与经济金融联系着的社会、政治、心理、文化、教育等等内容,应该说符合“最受全球思想家推崇排名第一图书”;2断层线这场GAME中各主体扮演的角色:1)政府——促成金融危机产生的社会背景:明明知道对于很多购房者没钱支付高额的首付和借款手续费,而另一些家庭没有充足的固定收入来每月根据标准借款条件所规定的市场利息,尤其是在911之后,小布什宣扬的消费爱国主义。就本书而言,只需看看摘选的2002年布什的演说词:“我相信,只有当居者有其屋的时候,他们才算真正地实现了美国梦……在亚特兰大,当我走进一个房屋拥有者的新家的时候,这家的男主人对我说,欢迎来到我家,眼中洋溢着自豪感。他没有说,欢迎来到政府的家;他没有说,欢迎来到我邻居的家;他说的是,欢迎来到我家……他为此感到自豪……”从这一点来看,小布什是一个政治流氓;(2)美联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联储对于独立的渴望却成了国会迫使其顺从的工具。2001年经济衰退后,为促进经济增长维持失业型复苏,迫于政治压力,压低并保持低利率。其实,自从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取消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限制后,美联储还要承诺在可预见的未来,保证市场的充足流动性,这可真是让金融机构们不贪婪就显得很无知啊。(3)私人金融部门:在贪婪或者说自利的驱动下,私人部门按照一贯的方式寻找最能赚钱的机会。面对政府想要推进低收入人群房屋贷款的意图(还有外国投资者对于高利率债券的需求),金融部门开辟次级债相关金融衍生品,其依据是按揭代理人和外国投资者几近官僚的未经思考的估值方式。按揭代理人发现他们可以随意贩卖各种金融垃圾,特别是当金融产品的信用质量退化被巨额的进场资金所掩盖时,市场规则被破坏了。这不,据说是一个南开过去的李老师以风险管理的模型(正宗的基于Copula理论的金融风险模型)给抵押债券定价,以为实现了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把规模搞大,最后结果大家都晓得了。作者最后不无讽刺地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吧,私人金融部门将其优势转变成了自我破坏的工具,因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将抵押资产一起打包证券化并出售,最终却成了这些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持有者。和所有其他因素比较,正是这一现象使得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没有演化为灾难性的全球金融危机。(4)投资人:如前所述,他们有需求,而且他们往往在畅销的投资中迷失自我,在忙从中变成羊群效应中的羊,和之前所有的危机一样,只要不是最后一棒脱手,赚得盆满钵满也不是不可能啊。市场中的先行者会认为自己是天才,但其实他们只是一群快速冲向悬崖的羊群中的领头羊而已。当然,投资市场肯定是有人赚就会有人赔,但原本只是一些银行家和相关投资者的冒险引发的小型损失,由于上述羊群效应,转变为一个严重得多的群体性损失。奇怪的是这里的羊群效应,是多层次的:对金融领域不太熟悉的个人投资者是潜在的顾客目标,(资产量太小不足以引起兴趣);更具吸引力的顾客目标群体则是受过一定训练的管理大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比如养老保险基金或者外国国有基金;但最具吸引力的目标也许是政府,无论政府资金的代理人有多么精明,政府本身具有的非流通非经济的特点,使得政府容易成为狡猾的银行家们的猎物。(5)币值低估的中国:出口依赖型的中国,为美国消费者带来许多福利,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刺激美元贬值。其他的都暂且不谈,只说金融部门没有发展的问题。币值低估的一个重要代价是压制了消费,在一个拥有大量劳动力资源的国家进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投资的危险之处在于,一个没有效率的、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导致与银行关系好的企业能够获得贷款等金融资源,所谓国企躺着腐败,外企从国外获得低成本融资,私企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变革阶段,中国也许可以通过对多边机构和协议框架更加开放并要求相互规范制约,让银行不得不跳出“舒适区域”,让中国更少依赖外国需求。

 

话题:



0

推荐

余吉力

余吉力

10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