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周一书,第二十七期(20140215):《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英文名:Change: Principles of Problem Form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

作者: (美)保罗·瓦茨拉维克(Paul Watzlawick) / (美)约翰·威克兰德(John H. Weakland) / (美)理查德·菲什 (Richard Fisch)   译者: 夏林清 / 郑村棋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整体观感:

1、本书讨论的主题是讨论人与事之“变”与“不变”的老问题。准确些说,探讨的是人们面对难题时的不变的态度,问题是如何产生,问题为何会持续存在,问题又如何被突破解决的。重点在探究一种悖论的现象,既遵循常理与“合乎逻辑”的行为导致失败,而“不合逻辑”与“非理性”的行动,反而使形势的变化如其所愿;2、这么枯燥古老的命题,还能出如此经典的著作,我认为得益于如下两点:(1)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作者依据群论(The Theory of Groups)和逻辑类型理论(The Theory of Logical Types),提出了第二序改变的观点,强调解决问题本身,而非对问题的追本溯源;(2)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书中丰富的案例来自心理治疗(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哲学著作、哲理警句),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和解决的理念却适合人类互动的各种社会情境,甚至是国际关系的范畴(书中很自然地由人际转到国际,个人领域到社会系统和世界性大问题)。这实际上是知识和理论的一种消化吸收问题,启示是在操作和实践中,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才能内化,这同样是一种“变”。上述第一点只是理论和知识的展现问题;3、与变共舞,温柔相待。正如译者所言:“《改变》可以带给你什么学习,我无法预知,但衷心地期望人人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经验,整个社会重滔覆辙、制造混乱的机会就自然会少许多了!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起读,也许会更丰富,这两本书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系统,后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实践。但前者更高层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改变”的原则。

二、细节心得:1、一种改变发生在某系统之内,而系统本身维持不变;另一改变发生时,则改变了系统本身。前者叫第一序改变,后者叫第二序改变(关于这两点对应的理论解释,需要详见备注)。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本科时崇拜的伽罗,想起了学数学的日子,看伽罗瓦传记的那些日子,感慨天才的早逝(活了不到21岁,接触数学时14岁,从此读数学书如读小说一般,不再对其他任何学科有兴趣)。临死前的一个夜晚,伽罗瓦心里一直念着“我没时间了,我没时间了”,在手稿上奋笔疾书,想尽可能将他所能表达的留给后代,他黎明前的几个急迫的钟头里所写下的东西,让好几代数学家忙上了好几百年——埃里克·坦普尔·贝尔《数学大师》;2、某种情况下,新问题的产生,纯粹是因为改变既存问题的方式的错误,如果人们只知道造成第一序改变,其结果不是使应该解决的问题更为恶化,就是解决方案实际上变成了问题。 简单概况一下处理不当的三种方式: a. 企图以否定问题存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应当有所行动,却无行动; b. 企图改变不是无法改变或根本就不存在的困难:不应当采用行动,却采取了行动; c. 在错误的逻辑层次上采取了行动:(1)更高一级的逻辑才能改变时试图用第一序改变某种状况,或(2)第一序改变足以解决困难时,却试图促成第二序改变;3、过度简化者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熟视无睹,而相对于他的另一种极端是乌托邦主义者,无中生有:问题明明无解,他却坚信有解决之道。负面的乌托邦则认为问题无解。 乌托邦症候群的共同点是,认为他们所根据的前提比现实还要真实。他们无法区分问题与解决方法;4、第二序改变的原则是,不是A,但也不是非A 不在局限于同一类的选择,去思考能解决问题的各种逻辑种类。简述的“第二序改变的几个原则“: 1)第二序改变的应用范畴针对的正是那些第一序改变中的问题解决方案。从第二序改变的观点看来,这些解决方案正是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之处;(2)第一序改变是基于一般常理产生的策略,而第二序改变的方法往往不可思议,不可预料,而且超乎常理。在第二序改变的过程中,常存在令人困惑或矛盾的元素;(3)第二序改变的解决方法是处理此时此地(here and now)的情境,他直接处理问题的结果,而不是探究问题发生的假设性原因,重要的是问题是什么(what)而不是为什么(now);(4)第二序改变的方法是让问题情境超脱于人们在尝试解决问题时所调入的悖论纠结的陷阱。并将问题至于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框架之中;5、改变的实践——遵循原则来处理一个问题时,包含四个步骤的一个程序:(1)以具体的词语清楚地界定问题;(2)探究截至目前为止已企图运用过的解决对策;(3)对想要达成的具体改变有一个清晰的定义;(4)形成与执行一个能产生这一改变的计划。 对此只能说一句:大赞!这也是我认为的“知行合一”的实现方式。
  
三、个人理解: 1、这本书是我在2010年和蓉儿一起读的,社会人口学院请了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的老师夏林清(教授)来讲授一学期的心理学,老师很温和,这本书翻译得非常用心,逻辑非常明晰。在社会学蹭课的日子,是之前我蹭课的一种延续,只不过这一次脸皮更厚了些,“那个外院的师兄又来找蓉蓉了”,其实人家真的是来听课的,这种改变建立在“反正当下和你们都不熟”的基础上;2、推荐看一部电影大鱼(Big Fish),这部电影中一开始有个女巫,通过她的眼瞳可以看到自己未来是如何死的。男猪脚之外的小伙伴们都惶恐的看到自己如何死的(如果不是少数的自然死亡的话,很少有人会满意自己的死法),男主想的是“既然我知道了自己是如何死的,那么其他所有的方式都整不死我。我知道我是怎么死的将有很大帮助”。我想说的是,生死和姻缘都是天定的,这个逻辑让我们明确的是,那个和你走到最后的人,是天定和肯定的话,无论你现在做什么,只要不杀人放火,只要超越底线,只要自己开心,按照本书中的逻辑和思维,也许能够积极面对人生,认识自我;3、关于近期的一个热点话题,东莞,书中也有相对应的讨论:色情算不算一种社会罪恶?对许多人而言,答案无疑(也无人会质疑)是肯定的。因此,运用一切法律手段来打击和抑制色情就是合乎逻辑的。但丹麦的例子(丹麦的色情制造业生意一直兴隆,但他们的产品几乎全部销往那些人民仍受法律“保护”的国家)告诉我们,色情的完全解禁,不仅没有打开罪恶和道德败坏的闸门,反而使得人们对色情淡然处之,且加以斥责。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法律抑制,是问题中的较大者,所谓的解决方式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因为如果没有这一“解决方案”,就不会有问题的存在!不用看那么远的国家,我们看看我们的历史:管仲是青楼掌门的鼻祖,可以说管仲通过开官方妓院活跃了齐国经济,这块如何处理绝对是经济社会的一个缩影。历史上管仲开办妓院四大好处有:一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所以,如果说和平收复台湾有办法的话,一个是金融战争,另外一个就是官办妓院(这也是我两年半前在进公司写新员工培训总结时提到的,因为当时公司提出筹备和台湾合资的基金公司,但官办妓院这个是写不上去的,只能说金融可以做到)。再就是看看王小波写的文革时代的爱情,被压抑的人性。对于买车摇号房子和限购,是同样的道理,最基本和合理的需求被抑制后,原本正常的东西变得稀缺,变得求之不得,那自然是通过地下方式、非法手段来获取,这就增加了交易成本,大家还要抢着要,争着拿,在时间上变得尤其突出,原本几年后才考虑合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要争,从上一辈就帮着争。无解和无语。

备注:1、群论(伽罗瓦)。A. 群是具有某一共同特性的成员所组成;B. 成员可以不同的顺序来组合,而组合的结果仍然相同;C. 每个群皆包括一恒等成员,其特性为:任何一位其他成员与该恒等成员组合,其结果仍为该成员自身。即,恒等成员保存了另一成员的本身;D. 在任一符合群概念的系统中,每一成员皆有其相对或相反的成员,任一成员与这个相反成员组合,结果为恒等成员。 2、逻辑类型理论(怀特海和罗素《数学原理》)。与群论一样,也是以一组因某一共同特性而结合在一起的东西作为出发点,整体的组成分子叫成员,整体本身叫种类。“凡涉及某集合合成的种类,必定不是该集合的一员。” 从逻辑类型理论的推论,得到两个重要结论: (1) 逻辑层次必须严格区分,以免混淆; (2) 从一个层次转到较高一层次,需要一个换挡、一种跳跃、一个超越或转型,一言以蔽之,即一种

3、以下引自维基百科:伽罗瓦在高等师范学校除了继续他的数学研究,也参加了政治活动。1830法国七月革命发生,保皇势力出亡,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将学生锁在高墙内,引起伽罗瓦强烈不满,12月伽罗瓦在校报上抨击校长的作法,由于强烈支持共和主义,从18315月后,伽罗瓦两度因政治原因下狱,也曾企图自杀。

据说18323月他在狱中结识一个医生的女儿并陷入狂恋,因为这段感情,他陷入一场决斗,自知必死的伽罗瓦在决斗前夜将他的所有数学成果狂笔疾书纪录下来,并时不时在一旁写下我没有时间,第二天他果然在决斗中身亡,时间是1832531日。这个传说富浪漫主义色彩,为后世史家所质疑。

他的朋友Chevalier遵照伽罗瓦的遗愿,将他的数学论文寄给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与雅各比,但是都石沉大海,要一直到1843,才由刘维尔肯定伽罗瓦结果之正确、独创与深邃,并在1846将它发表。

伽罗瓦使用群论的想法去讨论方程式的可解性,整套想法现称为伽罗瓦理论,是当代代数与数论的基本支柱之一。它直接推论的结果十分丰富:

1. 它系统化地阐释了为何五次以上之方程式没有根式解,而四次以下有根式解。

2. 他漂亮地证明高斯的论断:若用尺规作图能作出正p边形,p为质数 (所以正十七边形可做图)。

3. 他解决了古代三大作图问题中的两个:不能任意三等分角倍立方不可能

另外,怀尔斯在复证费马大定理的时候,亦使用到伽罗瓦理论。

 

 

 

 

话题:



0

推荐

余吉力

余吉力

10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