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周一书,第五十一期(20140727):《邓小平时代》
 

作者:傅高义(EZRA F. VOGEL) 
 

译者:冯克利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英文名: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导读词:

采桑子·纪念小平

 

胸怀眼量宜长远,度岁经年。累月经年,万里神州上紧弦。

 

放松思想谋开放,勿再虚言。行胜虚言,卅九春天见梦圆。

 

一、整体观感:
 

1、综合豆瓣、侧边页和书中整体内容后,本书享有各种极高评价:读懂《邓小平时代》,读懂这段历史,读懂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的我们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个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档案资料和为数众多的独家访谈为基础,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全书持论严谨、脉络清晰、观点鲜明、叙述生动,力图使人物言行符合历史情境,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亦时有独特看法,引人深思,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2、邓小平和邓小平的使命:除了短暂的中断(著名的三起三落),邓小平一生都十分接近最高权力的位置,尤其是在法国为周恩来、在江西及延安为毛泽东的工作经历,使他得以从内部观察最高领导人对形势变化的反映,他早就培养起一种看问题的独特眼光,能够从一个统领全局的高度思考如何将理论加以落实,如何用理论来影响社会。身为最高领导人的邓小平,并不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提出新思想,他认为自己要负责的是设计和建立新体制这一颠覆性的过程,他要承担最后责任,作出正确判断(后面还要记这是好领导的思维和做事方式)。邓小平的使命是引导中国转型,建设富强的中国,这一点毫无置疑,我们可以结合父辈经历与自己童年时的社会变化认真体会,体会这个时代与这个社会的深层次变革;3、邓小平的一生与毛泽东难分难解,忠心耿耿地为毛泽东工作了将近40年,毛泽东也一直看好这个小个子,对邓小平的处分一直也没有到“完全弃之不用”的境地。邓小平作为执行者,是很务实的,对于美丽梦想那一套不抱任何幻想的,对中国问题的严重性和进行深刻改革的必要性不存在任何幻想,但只要毛还活着,邓就要思考如何尽量扩大毛泽东所能容忍的决策空间, “抓生产放弃阶级斗争”遭遇的起落等段落值得品味。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是一代伟大革命领袖,而且是领袖中独一无二的人,谱写了革命的旋律和传奇,至高无上的缔造者,这样的人,一百年才出一个。但毛泽东两次对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调整——大跃进(1958~1961)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灾难深重”,但这两次灾难也没有完全抹平毛泽东时代所打下的经济烙印,邓小平时代就是以这样的烙印标志开启,邓小平的政治智慧却让人长久回味(参考每周一书,第十九期(20131227):《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邓小平打着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把全国人民引向经济建设。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推广“实事求是”作为党的基本指导方针,务实创新的邓小平,将毛泽东思想从毛泽东本人的错误中拯救出来,在不否定毛泽东本人,也不否认其思想的合法性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打开了改革之门,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避免了意识形态的纷争,维持了经济改革所必需的政治稳定。邓小平了解不断在改革的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政府既要保证所犯的错误不至于危及改革背后的政治共识,又要适度放宽政治约束,同时还不能威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是第一位的。”
 

二、细节心得:1邓小平的领导才能和智慧:简单而言,就是抓大放小、实事求是。他不在乎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专注于提供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最为需要的坚强领导,并使他们的共同事业有一种方向感。他头脑清醒、做事有条理,不会反复无常,只抓大事,具体工作留给别人去做,不是那种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举两个例子,一是整顿领导班子,邓小平着眼于长远,改善教育系统,组织管理体制之外的作家、理论家、战略家扩大自己的理论队伍,成立政治研究室;严肃处理派性问题、不用派性很严重的人,找那些敢于坚持党的原则,不怕被打倒、敢于负责、敢于斗争的人,就怕领导“软、懒、散”,第二个例子是邓小平了解广东的地方主义问题造成强烈情绪,关于如何对待过去遗留问题时,他对任仲夷和梁灵光说:不可能完全不谈过去,但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纠缠于小事。只要在新的岗位上拿出适宜的政策,工作就能顺利进行;2邓小平与华尔街: 1974年春天,毛泽东派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第76页中有这么一段话:星期天,邓小平在纽约的行程有一些空闲时间,手下人问他想做点儿什么,邓小平干脆地说:‘去华尔街看看。’在邓小平看来,华尔街不但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而且是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他具有一种寻找实力的真正来源并理解这种来源的本能,华尔街在星期天都关门歇业,邓小平还是让下属把他带到了那里,这样他至少可以对此地有一个印象。” 要记得的是:这次旅行,邓小平只有十来块美元供旅途之用,中央政府发现银行中所有的外汇储备只有3.8万美元,连一张头等舱的机票都买不起3万里治理铁路运输以及农村改革:中央领导人在全国推行新方案时,时常说“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为突出的两个例子就是铁路运输和农村改革,当然其实还有意外的乡镇企业。以攻坚克难著名的万里,1974年邓小平推荐他担任铁道部部长,毛泽东说万里这人“真是日行万里啊!”,万里在徐州治理铁路运输不畅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后,邓小平决心把在这个点上取得的整顿经验推向其他铁路枢纽,然后再利用铁路的经验去整顿其他部门,可谓是雷厉风行。1977年万里在安徽的县委书记会议上发表讲话,讨论了贯彻省委六条的问题,冒着“走资产阶级路线”的风险,实践了一条卓有成效,后来没几年就成为全国性政策的包产到户路线。
 

三、个人理解:1、这本书内容太丰富,纪实性很强,人物、事件众多,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价、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毛泽东关系以及和陈云关系(邓小平相对于平衡大师陈云,更喜欢试验、突破条条框框、敢干敢闯、开放倒逼改革)、胡耀邦赵紫阳等诸多邓小平时代关键人物都值得细细品味,对三中全会、权力过渡、中美建交、政改试水、经济特区、政治风波、香港问题、九二南巡等重大事件的详述和剖析也值得放回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探讨,关于邓小平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我们只能按照中国特殊的环境来看,还是那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王朝体制下的科举思维2、这本书前后共读了三遍,第一次是港版的电子版,第二次在让PC师弟去年从香港给我带回两块大砖头后(差点被没收其中一本,原来这种书还有数额限制,大概是有相对详细描述政治风波的缘故,其中一本送给了我尊重敬爱的一位领导)。第三次阅读完毕是在25小时徒步穿越小五台山(据说是太行山最高峰,书中多次提到刘邓大军在太行山的事迹,太行山上邓小平129师树立政委威名,邓小平和刘伯承不但密切配合,还立刻建立的自己的权威)之后,读书笔记中断一周,也就因为这本书太厚,八百多页。由于其中思想和故事过于丰富,我只能说就像摸索过河,未来还要继续读,以后也要不断记录心得和体会,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对于未来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我们都可以就此段历史多些认识;3、对于邓小平的评价,可以把目光放远,历史拉长,邓小平的前辈——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在他们的时代,怀有同样的梦,但是为什么只有邓小平做成了,他具备哪些优势,他准备了哪些条件,历史让他实现了两百年来前人无法完成的使命?邓小平的继任者们会继承更光荣的使命,将中国带向真正的繁荣富强——民富国强之路么。最后再强调一次邓小平的领导理念,他始终认为,从组织的可靠性来说,一个领导班子要优于一名领导人,不管后者多么能干,一名领导人说不定会出事,但如果是一个领导班子,其中某位一旦出了问题,其他人可以随时将工作接过来,理想的安排是:领导班子的成员不但能提供必要的全面领导,而且能掌握各自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领导应当如何开展工作,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只要他们能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即可。

 

 
 

 
 

         

话题:



0

推荐

余吉力

余吉力

10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