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第五十四期(20140823):《大清相国》
作者:王跃文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年7月第1版,2014年4月第17次印刷
一、整体观感:1、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是“相国”陈廷敬的官场成长史,也是清朝康熙年间反腐史,反腐能臣就是主人翁陈廷敬,老相国是康熙给他的称呼,康熙原本强调“国朝并无相国之职”,因为康熙认为这是“二皇上”的意思,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那就是皇帝自己。陈廷敬何许人也?陈廷敬,汉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康熙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2、小说从顺治年间求才若渴但科举乱象丛生,陈廷敬太原中举放皇榜之日闹府学开始,之后就剧情不断、高潮迭起地讲述陈廷敬惊心动魄、如履薄冰但说到底又着实无趣的五十年宦官生涯。王岐山总理推荐的理由也很清楚,书中对“清官、好官、能官、德官”提出了“宅心仁厚、精明能干、从善如流、不乏铁腕”的16字标准,这和习主席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有一定重合。有专家认为,《大清相国》的干部标准,集中强调了干部的四种“德”,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官场教科书,当然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国相只有一个,更多的是争抢相位之人;3、自古人都将官场比作宦海,所谓海者,无风三尺浪。康熙朝名臣辈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被罢官,索额图痛死囹圄,高士奇最终被贬回原籍,徐乾学去官早逝,满朝重臣中,只有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余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最终成为文渊阁大学士,乞归后仍被招回,最后装聋归田养老。康熙对陈廷敬的评价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作者王跃文对他的评价是“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是为什么呢?全赖五个大字——等、忍、稳、狠、隐。“当年卫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一个稳字,最后又被逼出一个狠字,亏得月媛又点醒他一个隐字。若不是这一隐字,他哪能全身而退?”陈廷敬的一生,几乎就是这5个字的形象写照。
二、细节心得:1、知遇之恩师卫向书:这是我看得落泪的一段,设身处地将自己当作主人翁,真切能感动到让人觉得生命,哪怕在宦海也充满意义的一段。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卫大人用心良苦也是官场考虑大局为重的一个典范,只有心底无私只有国家的人才能如此。记一个桥段,卫老师对康熙说苏东坡兄弟的掌故——当年苏东坡兄弟双双中了进士,宋仁宗皇太后欢喜得不得了,说为子孙找到了两个当宰相的料子,苏轼兄弟的文名本早就传遍天下,可如今皇太后这么一说,就害了苏东坡兄弟,满朝百官很多人都抢着也有很多人等着做宰相呢!东坡兄弟就成了众矢之的,两兄弟谁也没做成宰相,东坡倒是被流放了一辈子;2、左右逢源的墙头草高士奇:高士奇除了写的一笔所有人都称赞的字外,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和四处逢迎,他也乐于为此煞费苦心,最佳桥段请看“高金豆”的由来。高士奇,善于墙头草式的结党营私,同时还会落井下石,他先投靠索额图,索额图坏事了之后,又靠拢明珠,明珠不行了,又希望和徐乾学一起取索额图、陈廷敬而代之他奇葩到了陈廷敬不得不感慨高士奇这样的人“三千年才出一个”。而高士奇在得意之时,自己也曾对其夫人哈哈笑道:“陈廷敬不是说过吗?康熙皇帝一千年出一个,我高士奇三千年出一个”,“告诉你,不论谁当权,我都稳坐钓鱼船!”这真是一个卑鄙、奸佞、贪婪、阴毒的小人;3、既要反腐又要国朝面子的康熙皇帝:反腐是动老虎的事情,在清朝,还关系到皇帝面子的事情。康熙皇帝提拔起来的大官们拿下,显得他多不够英明。一批前任的及前前任的管理这事的人都有问题,可那些人物当时已经都升官了,有的是巡抚,有的是总督,有的是尚书,有的是大学士,不能当真查,硬查的结果就是满朝文武上上下下没有几个好人,皇帝也理所当然成了长期失察的傻瓜。还是来个桥段——皇上说 “你的折子朕看了。你果然查清王继文是个贪官,朕失察了。你明察秋毫,朕有眼无珠;你嫉恶如仇,朕藏污纳垢;你忠直公允,朕狭隘偏私;你是完人圣人,朕是庸人小人!”陈廷敬连连叩头道:“皇上息怒,臣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皇上!”皇上冷笑一声,道:“你为了朕?朕说王继文能干,升了他云贵总督,你马上就要去云南查他。你不是专门给朕拆台,千里迢迢跑到云南去,来回将近一年,这是何苦?”。陈廷敬因为反腐被遣送返乡过一次,后来再起来更懂得如何处理这种微妙了,之前还有意为贪官找替罪羊比如山东巡抚富伦的幕僚,之后基本上做得悄无痕迹,也是为顾全大局考虑。
三、个人理解:1、这本书天然的电视剧剧本,如果拍电视剧恐怕一点都不难拍,但拍电影可能就会难许多,因为人物多、变化多、故事多,需要的背景和映衬就很多。尽管涉嫌剧透,略记其中记述的陈廷敬大事如下——太原闹府学、会试惊魂、给康熙讲王莽故事讲历朝兴亡教训、查山东巡抚富伦伪造政绩实为贪污分子、查曲阳县百姓自愿建龙亭实为知县戴孟雄沽名钓誉贪图功名、查宝泉局铜料亏空案这二十多年来的烂账、查云南巡抚王继文献礼大观楼背后有惊天大案、明珠倒台、康熙南巡期间索额图、徐乾学、高士奇就地免职还有太子失宠;2、康熙始终认为,做官就要忍得了穷,就莫想发财,做清朝的官就更要清苦,他不相信自己将江山打理得这样好,依仗的尽是些贪官,他认为需要的是清官。康熙自己就清苦节俭。陈廷敬认为,听凭官员暗中贪污,不如明着给增加他们的俸禄,因为国朝官员俸禄实在太薄,受贿实有不得已之处,谁都知道那点俸禄养不活自己,看来高薪养廉的争辩自古有之。现在还在说当官就不要想着发财,确实也有道理的,毕竟当大官不至于养不活自己,古时候大官还养了好几房姨太,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拍成电视剧,书中大相国陈廷敬虽然从出境时就有了夫人,但后来还是桃花不断,美人们纷纷自动爱上男主角,仿佛是命中注定,无论年龄相差多少,美女爱英雄是一定的,男人追女人太辛苦,女人爱上男人的执着才是最值得肯定的。故事里的三位女嘉宾却又都是不让须眉的巾帼,有勇有谋,冰雪聪明;3、上周在晋商博物馆里体验晋商文化,让我想起重温一本王岐山总理都推荐过的这本书。当时感慨山西人不但会做生意,读书也是一流的(当然也和老乡感慨过徽商更注重文化底蕴文化融合商业)。因为上周还记了《冷暖50℃——从股市K线到珠峰雪线》,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慨莫过于:古时读书考功名,都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好比登珠峰,不但要有钱才能玩得了,也是会常死人的。《大清相国》中开始就是不断的科举命案,如果不是康熙仁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杀书生,估计考取功名在官场会比现如今登珠峰死人比率还要高。于是,总庆幸生在了一个读书已不再像登珠峰一样难的时代。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