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周一书,第九十六期(20150614):《华尔街的变迁: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现代公司融资制度演进(3)

英文名:The Transformation of Wall Street: A History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nd Modern Corporate Finance.

作者:乔尔·塞里格曼Seligman, Joel

译者:徐雅萍 等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2月第1

导读词:

满江红——我们的蓝天与梦想

雨过初晴,纱窗外,乱云飞渡。恨不能,腾云驾雾,泛舟五湖。

紫禁角楼忆千古,天地大美莫辜负。晚霞飞,铅华终洗尽,都须臾。

高山青,汴水绿;相思意,情难足。埋头把,几卷史书再读。思接千载盛世梦,目游万里通穹庐。纸上钻,不如化鲲鹏,逍遥赋。

一、整体观感:1本书主要内容:本书讲述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历史,主要以历届主席的在职生涯为主线,从他们上任的政治背景、个人理念、历届委员会的组成到他们任内经历的主要事件(或者案件),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近3/4个世纪(1929——20027月)以来美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轮廓。按照侧边页所述,这本书是有关SEC的诞生、演变以及现代公司融资的历史的各种著作中,内容最为全面,见解最为深刻的一部历史分析专著。作者塞里格曼具有深邃而宽广的常识,同时还具有超凡敏锐的洞察力。他围绕着SEC对现代企业融资行为所产生的影晌以及SEC本身写下了一部真实而卓著的历史专著;2、作者的目标:作者一直希望对证券监管方面的主要发展历史做全面的描述,但考虑到诸如证券欺诈诉讼、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法中的豁免条款问题都应经在如路易斯·罗斯的《证券监管》已有详细论述,作者主要关注SEC以及它与公司财务之间关系发展的历史,以及证券市场结构问题。美国的公司财务体系发生过深刻的改变(这个深刻演变过程中的主角就是SEC,可以关注SEC改善财务审计而进行的努力),如摩根财团这样的私人投资银行主宰新证券销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很多曾经极不合理的公司结构、操纵行为、无可救药的证券欺诈行为都已经成为过去。值得一看的还有SEC促进全国证券市场体系的形成所做的努力,SEC如何推动美国成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子联网的证券市场系统(替代哪些部分或全部是硬木地板的老式证券交易所);3、投资者利益至上:曾经有人严肃地指出,SEC是它所监管的那些行业的“俘虏”,实际上,可能真的很容易这么说,监管不力也会偶尔发生,由于各种原因。但如果理性地阅读SEC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我想从“投资者保护置于一切利益之首”简单说明。美国人一直是反对监管的,但唯有“除非水被投资者的鲜血染红”,管制行动才可能发生,监管行为才被明确授权。SEC的使命在于,站在投资者一边并为他们的利益存在,其他的放置一边,保护市场的活力,保护SEC丰富的遗产,保护政治独立性的价值,以及祖国的崇高理想。这些都是莱维特200012月离职SEC时的说法。“对于未来者,授权是明确的。没有政治浪潮、没有野心会(能够)令这个组织的爱国者偏离已经崇尚和培育了66年的神圣使命”

二、细节心得1、因为大萧条、《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诞生: SEC成立于参议院银行业与货币委员会对1932——1934年间证券交易行为的调查结果举行听证会(佩科拉听证会)之后。《1933年证券法》则是人们对大萧条的经济危机的谨慎反应——意识到了法律和监管的力量。佩科拉听证会则影响了证券法的性质,同时影响了旨在执行证券法而创立的SEC的性质,明确了SEC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有关披露理念)。《1934年证券交易法》是长期斗争后的一项法律,是一个缺乏决断的立法奇迹,佩科拉把它看做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折中”。该法的第4条是核心,创造了SEC,相关条款授权SEC作为执行机构,并承担对证券法的管辖权。随着SEC的诞生,拥护证券法改革的人们获得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并且将继续研究深化公司法改革的必要性的新执法机构。在总统签署《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这天,佩科拉对罗斯福强调说“这部法律是好是坏,将取决于执行它的人们”。指的就是SEC21963年的《证券市场专题报告》:卡里领导SEC振兴中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笔,也是SEC一直重视研究的表现。进入SEC时,卡里(之前特别杰出的主席有:莫利推荐的曾经的投机分子——肯尼迪、前任曾最有力的对手,行政管理实践与理论专家——兰迪斯、真正建立起SEC,在解决政府问题中起领头羊作用并完成使命的人——道格拉斯)并没有全局性的政策视野,而主要是决心恢复SEC的政策制定能力,增强它对高质量职员(SEC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是值得总统赞赏的)的吸引力。达到上述两个目标的关键推进器就是《证券市场专题报告》,这项报告标志着SEC的工作焦点从诚信问题(曾是1946年到1961年年间SEC关心的最主要的问题),转向考虑市场结构问题(新政时期SEC持续强调的重点),虽然,卡里任主席期间这方面研究结果的深刻意义并未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认识,但是回头想起来,发现它的确就是《证券市场专题报告》做出的最突出贡献。举例来说,其中发现的证券业反竞争行为四种,其中之一的共同基金业的改革问题,就是后任主席科恩不可回避的立法重点;3、美国也争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谁更重要:人们似乎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即在某种程度上,债券市场不如股票市场重要。然而,历史表明,事实可能正好相反……纽约股票交易所1792年创立时就是债券交易所。作为第一次,新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所发行的证券可以随时买卖,1998年纽约交易所每天的股票交易额是280亿美元,而所有债券市场每天的交易总额大约为3500亿美元。书刊载的前一年数据是2002年左右,债券市场的总值债券市场的总市值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具体数据和历史现实都表明了,金融市场仅仅看成是股票市场,肯定是不对的;419989月莱维特强调的债券市场信息与透明度问题报价和交易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从历史上看,债券市场在让投资者和公众获取价格信息方面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债券市场涵盖了宽泛得多的多样化交易工具,而且,参与这个市场的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为了解决公司债券市场的价格透明度问题,莱维特呼吁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做三件事情(1)通过规则,要求交易商向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报告所有美国公司债券和优先股的交易情况,并开发用于即时接受和再发送交易价格信息的统统(2)建立一个公司债券和优先股交易的数据库(3)与开发数据库同步,设立一个市场实施监控系统,以更好地发现欺诈问题,从而培育投资者对市场公平性的信心。

三、个人理解:1、学习金融证券监管的一本好书:这里简单摘录些笔记和思考,其实还有很多更深的内容在消化。这本书厚过了《利率史》(之前记录过)和《摩根财团》(下周做笔记)。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一个同事老乡那借读,当时不够深入,但约摸清楚了中国金融市场,对应在美国证券市场很多事情很多问题上体现过,比如交易所还有自律组织与监管之间如何调和、共同基金问题、信息披露问题、场内场外市场争论的问题,市场分割问题、甚至于上面记录过的认识到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谁更重要的问题。但我们看到了美国SEC许多重大监管改革与对应措施出台的过程,看到他们决策机制、程序和过程的可评估性、可公开性、透明性和科学性,这与大部分SEC主席都有理念、有思路是密不可分的。同时,SEC人员是金融系统中是最专业的,尤其感慨的是会计领域,SEC是绝对的带路人,代表了行业最稳健(让规则具体化)、最高的水平,书中某个地方提到过,SEC的专业性受到过总统的直接褒奖。另外,法律、法学方面也是非常厉害的,个人认为,这个先锋队专业性是当之无愧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2、投资者至上:这本书页让我想起了之前推荐过的《伟大的博弈》和《金融守护人》,如果没有政治最高层的支持,如果SEC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金融监管在利益冲突与博弈面前,很容易失去本心。在此我简单谈一下我们的一个逻辑方面的错误或问题吧,我们的金融市场,都是从发行主体和融资方来考虑怎么方便融资的,天天叫嚷的也主要是“融资难和融资贵”,但是不从根上想想为什么“融资难、融资贵”。我们和美国比起来,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他们是投资者角度考虑得多,要创造各种条件、打好基础为投资者保护和方便投资人服务,如果违背了这个逻辑,也会发生金融危机,比如2008年的危机,因为要为“人人能零首付买房”的政治目标服务,也就是融资服务。再举个正面一点的例子,《证券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就明确表达“在需要深入、持续注意的问题中,有一些重要因素,它们损害了公众,使公众不能便捷地进入所有市场,无法确保公众能够获得任何单笔交易的最佳成交”。我们不能打着保护投资者的名义,违背市场的根本逻辑,剥夺主体的基本权利;3、研究第一:这本书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厌恶教条主义、坚持彻底而详细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得出适度而渐进的行动方针。如刘鸿儒老师在中文版序言中所说,监管并不是通过行使行政权力就能做好的事情,需要思想和理论,监管制度和机构的确立和重大演变需要建立在理念指导的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能影响一个市场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格局,我们怎么能那么轻率,那么短视呢?我们要学习SEC的有很多,比如如何推动资本流动,改善证券市场功能。再比如,SEC和沃顿商学院一起发起共同基金研究,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美国政府在遇到公募基金必须改革才能发展之前就有很深的研究。

备注:读这本书时恰逢北京颜值最高的几天,自己填了一首词,作为本次的导读词。其中说的几卷史书就包含这一本,另外还有两本是刘鸿儒老师的《变革——中国金融体制发展六十年》与《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推荐一并阅读,了解一行三会成立分立的初衷,和中国特色的一些问题,在借鉴华尔街变革的同时,看看资本市场老人如何思考我们自己的金融街未来之路。

话题:



0

推荐

余吉力

余吉力

10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