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周一书,第九十七期:《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第三版)

英文名: The House of Morgan: 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作者:[] 罗恩·彻诺(R.Chernow)

校译: 金立群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4

 

导读词:

远离尘嚣辟蹊径,开足马力上青云。惊涛骇浪中砥柱,信义万鼎敌千钧。

以言约,手为印,摩根财团非虚名。掩卷历史曾常思,金融帝国聚精英。

一、整体观感:

1本书主要内容:如侧边页所记,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第一部鸿篇巨著,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历史全景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兴衰更替。在一个半世纪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里缔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国。坐落在百老汇街和华尔街相交的“街角”处的J.P.摩根公司一直威严地主宰着美国金融界。书中揭秘了本属于传奇、充满神秘色彩的摩根财团组织,叙述了这个金融帝国的兴盛、衰落和复兴的历史。从1838年开始直到1990年,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这个金融帝国凭借不计其数的投资,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织成了无比繁复的人际关系网络。书中历史故事生动,人物鲜明,有私人企业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国家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最终走向统一的进程。所有这一切,时至今日仍然左右着是世界金融格局和社会形态。

2、本书框架及摩根三时代: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对应了摩根财团的三个时代。(1)领主时代(18381913)——回顾了皮尔庞特·摩根(老J.P.摩根)的领主时代,此时银行家是经济体系中的主人,为运河、铁路、炼钢厂、航运公司融资,从而为新生的工业社会提供资本,银行家成了所谓的“万物之灵”,他们解决了公司间的争端,并组织了托拉斯来遏制竞争。他们作为资本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主要中介,监督着大规模的工业发展。这个时代的辉煌是无与伦比的,比如“一个王国取代了许多公国,这就是摩根王国”、“公元前4004年,上帝创造了世界,但是1901年,希尔、摩根及洛克菲勒讲这个世界重新改组”以及1907年摩根相当于美国得中央银行拯救了金融恐慌2)外交时代(19131948)——此时私人银行家们处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政府的左膀右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秘密使命,与各国的中央银行平起平坐。摩根银行家们作为国王、总统和教皇的挚友,在华盛顿或者英国白厅的严密监督之下从事外交活动。这个时代的主要摩根人是杰克·摩根(小J.P.摩根)和汤姆·拉蒙特,前者保持住了银行的公平和稳健交易的形象,并集中了一批最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后者则扩大了一个银行家应有的情操,被评价为J.P.摩根公司幕后真正的“J.P.摩根”,作为总统、首相和国王的密友,他是外交时代最后一位伟大的银行家(3)赌场时代(19481990)——二战结束以后,金融领域日趋拥挤,挤满了大量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经纪人公司、外国银行、政府贷款计划、多国组织和其他无数的贷款人,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成为新的抗衡力量。华尔街的银行家们逐渐丧失了他们在世界金融界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个时代,是政府而非私人银行领导金融界,银行家们对客户失去了控制,摩根的诸公司也从绅士银行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杆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

3、摩根气质:摩根创业者有着典型的创业者拥有的企业家精神、视野、执着、毅力,老J.P.摩根和小J.P.摩根都顾全大局、珍视荣誉、道德情操和信奉基督,对标准要求严格,固执而严厉,似乎有着万鼎千钧之力,但对变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难以接受。他们被复合成一个巨人,为摩根势力整整打造了长达100多年之久的两个时代。对于钦佩者而言,他们代表了正统的旧式银行家,他们以言为约,以握手为印。对于诋毁者来说,他们是伪君子,欺压其他公司,里通外国,诱使美国参与战争,大发不义之财。对于摩根的评价,从未有过中立之论。有关摩根的气质,除了上述的两位摩根外,还可以从第三个人——充满了摩根意识的刘易·普雷斯顿(十分崇尚传统,是品行崇高的正人君子,有华尔街的政治家风度,同时,保持着摩根那种合作共事和个人服从集体的悠久传统),以及格拉斯——斯蒂格尔后的三家摩根公司(最正统的继承者——J.P.摩根公司或者也称为摩根担保信托公司、投资银行中的劳斯莱斯——摩根士丹利和伦敦声望最高的商人银行——摩根建富)的不同特点综合来看,另外,这三家摩根银行的历史就是英美金融街本身的历史。

二、细节心得

1、理查德·惠特尼丑闻:1938年,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前主席、美国最知名的股票经纪人理查德·惠特尼因挪用公款被判有罪并锒铛入狱,从此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具体的内容在《伟大的博弈》和《华尔街变迁——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现代公司融资制度演进(3)》中都能看到大概,只不过,对于此事,本书也许是最值得看的。这里就此补记一下丑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三个人(1理查德·惠特尼,事件的猪脚,1930年至1935年见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历史上最年轻的),他在晋升为证券交易所主席之前,被认为制止了1929年金融大恐慌,是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称“华尔街先生”。但他冷漠而自负,一直是华尔街最傲慢地反对联邦证券规范化的人,对于罗斯福新政者们而言,他代表了华尔街旧秩序的自命不凡和傲慢无礼。具体而言,他在私人俱乐部的氛围中,身穿燕尾服坐镇交易所顶层宫殿似的套间,代表地址联邦规范的反动分子、交易所的场内经纪人和专家们,反对较为自由派的零售经纪人(2乔治·惠特尼,猪脚的弟弟,和主角一样,同为银行行长的儿子,受到波士顿婆罗门教的教育,上过格罗顿和哈佛大学。弟弟在1919年成为摩根的合伙人,一副优雅傲慢的气派象征了那个时代的摩根银行。30年代末,乔治领导摩根银行,并且是许多公司的董事。作为国内承销业务的首领,他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苦头超过所有其他的摩根合伙人,眼睁睁看着他的生意转到了哈罗德·斯坦利的手中(3)威廉·道格拉斯,他1937年接替了布兰迪,成为第三届证交会主席,他后来成了最高法院的一名大法官。还记得上一期每周一书中提到他了吗?真正建立起SEC,在解决政府问题中起领头羊作用并完成使命的人,就是他,SEC给华尔街带来真正改变的,就是他。道格拉斯是一位满腔热情的政府管理人员,对华尔街恨之入骨,可谓是正牌的摩根死敌,他抨击“该死的银行家”为贪图眼前利润的“金融白蚁”,将纽约证券交易所视为“过时的私人俱乐部”。道格拉斯利用惠特尼丑闻通过了新规和改革后的交易所候选人名单,将交易所从一个私人俱乐部变成了听命于SEC的机构,同时推动了对证券发行实行竞争性招标的改革日程。

2、改变美国银行业面貌的海外银行业务: 1962年初,阿瑟·伯恩斯警告到,持续不断的美元和黄金外流会严重损害美国的收支平衡,约翰·肯尼迪将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1963年,肯尼迪提议征收利息平衡税,以抑制美元外流,由于这项法令对于出售给美国投资者的外国证券进行惩罚,因此鼓励银行大量向海外扩展(美联储有一个让华尔街23号小有惊讶的决定,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美国境外并不构成摩根财团在承销证券上的障碍)。两年后,林顿·约翰逊对发放给外国借款人的贷款实行自愿限制,并在白宫会议期间谈到了这些限制措施的重要性。一夜之间,海外银行业务成了许多有志者偏爱的事业。此时,值得庆幸的一点是,美国境外的美元充足,形成了一个游离国土的货币资金库。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唯恐美国报复,把美元存入巴黎的北欧商业银行和伦敦的莫斯科罗娜尼特银行,欧洲美元应运而生。欧洲市场是一个迎合大企业、各国政府及各机构的批发市场,因而即可与摩根财团情投意合。在这里,银行无需为美元存款支付存款保险费,也无须为贷款预留规定的准备金,可以随心所欲地放贷。80年代中期,欧洲美元市场,这个自由商人们梦想的不受法律约束的自由浮动市场,存款额已经达到了2.5万亿美元。

3为老华尔街举行了葬礼的415规则:19823月,SEC颁布了“415规则”,对“储架发行”做了规定。这个平淡无奇的专业术语掩盖了一场大胆的革命,为老华尔街举行了葬礼。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可以为其在之后两年内所有可预期地证券发行,预先到SEC办理被称为“储架注册”地手续,并自主决定证券发行的具体时机。公司向SEC提交S-3F-3注册表,SEC对其审核后,注册证券不需立即发行或出售,而是可根据市场情况延迟发行或出售。公司财务主任可以抓住利率突然下跌的机会。“415规则”把承销业务变成了快速交易和瞬息绝对的新局面,而不再是摩根士丹利原来那种耗费数个星期组成的雅致的银团,公司甚至不在需要投资银行,直接把证券销售给机构。在赌场时代,蓝筹公司不再需要银行家们为他们开“健康证明”,他们的资信往往胜过他们的银行。摩根士丹利由第一号承销商霸主骤然屈居第六位,以交易为主的所罗门兄弟公司成为了新的首领,承销现在成了陈腐的商品买卖,资本和交易远比公司间的关系重要,从此,曾经是华尔街上流社会弃儿的交易公司一举推翻达官显贵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晕头转向。里根时代,关系银行寿终正寝,随之消亡的也有华尔街文质彬彬、温文儒雅的绅士气质,悠闲的辛迪加世界慢慢消失,华尔街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冷酷、吝啬、精明和强硬。

三、个人理解:

1现代金融业崛起的活历史,这本书当之无愧:这是一本非常厚的传记,不但对于摩根财团,对于美国华尔街,对于现代金融业与资本市场,都是最佳的通俗教材。如果说,华尔街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摩根财团则是华尔街和美国金融资本的象征。本书结合《伟大的博弈》和《华尔街变迁——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现代公司融资制度演进(3)》,可以理解美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在150多年来的演变过程,在这本历史中,可以看到的不限于——金融、政治和华尔街的丑闻、贪婪与野心,美国现代金融体制的来龙去脉,两次世界大战及历次金融危机的现实故事,推动各个时代发展的金融法案如何出台,摩根财团在各种大历史背景下的主动调整、变化或者被动受到的冲击

2、母亲国与全球性:在“伦敦还是金融太阳系的太阳”时,美国习惯了称呼英国为“母亲国”,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习惯了去英国旅行,去镀金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与金融知识,美国新政也曾让摩根领导们遭遇打击,此时华尔街上的合伙人也一直是狂热的亲英派,崇尚英伦风,把伦敦金融城作为自己的真正的故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美的注意力从大萧条和国内的经济不平等转移到外来的威胁时,摩根和新政才重新找到了共同点,英美金融关系也在英美摩根银行以及摩根与罗斯福之间的冷淡关系冰雪消融中发生了积极变化,罗斯福开始支持英国,摩根的势力也随之高涨。摩根银行的特殊风韵大多来自于其全球观念(这是第一部分第三点没有记录,但是可以作为其三大人物和三大机构的背景的),作为美国和欧洲之间资本转移的渠道,老摩根财团理所当然地放眼海外,当美国还处于狭隘和自我封闭状态时,摩根就已经具备全球性了。我们中国自己的全球金融视野,是不是也能够在当前人才大量回国的大潮中,在当年高大的摩根财团中找到启示与影子呢?

3、私募狂欢的俱乐部时代何时走向为大众服务的公募时代:时代在不断变化,在看过历史长河中的许多经典案例和故事之后,想记的其实有很多。1983年,国际债券发行的规模首次超过了全球银行贷款规模。摩根的蓝筹客户可以从债券资本市场上借到更加便宜的钱,他们只好不再搞不合时宜的批发贷款了,开始从投资银行业务和交易收入中赚到更多的钱。这里最后接着书中这句话当前的债券市场做两点感慨。(1)二级市场上交易信息披露的立法与执法刻不容缓,引入美国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强化竞争,建立统一的电子化证券交易平台,首先要做的是让债券回归证券本质,实现流动性功能(2)一级市场方面,更重要的是分层私募和公募。私募性质的机构间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必须准备条件、创造条件走向公募。不然金融体系错配、机构错位、工具错位、期限错配等等问题会使得利率一直降不下来,股市风险更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也没办法解决。要知道的是,在惠特尼丑闻和SEC发挥作用之前,华尔街曾被视为腐败和自私自利的温床,也被多次提及为没有竞争性与透明度的私人俱乐部。当时的经纪公司都很小,而且几乎只服务富人——几乎所有的公司证券都归他们所有。随着新政和监管改革的实施,华尔街也变得越来越民主化,小型投资者全心投入到这一市场当中,通过市场机构提供的经纪服务,把华尔街带给了普通大众。到20世纪50年代,养老金和共同基金已经开始主导股票交易。

 

话题:



0

推荐

余吉力

余吉力

10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