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第八十二期(20150307):《黑天鹅》(升级版)
英文名: 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译者:万丹 刘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年10月第1版,2013年11月第19次印刷
导读词: 随机游走意彷徨,极端斯坦费思量。马太效应催奋进,劫贫济富雪上霜。
黑天鹅,不寻常,万事无定大文章。反向预测反脆弱,谨慎舍得行四方。
一、整体观感:1、本书主要内容: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他们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好像我们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一样),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作者从1987年大崩盘、东南亚海啸、“9.11”事件、泰坦尼克号沉没等事件开始思考,认为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本书深入介绍了黑天鹅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挖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背后的更大价值(相对于已知)。读完这本书,也许我们能解决如下难题:如何能真正认识这个社会的运行方式,如何避免小概率事件带来的重大损失,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占得先机; 2、出版3年后再版升级:升级版新增作者全新后记《强大与脆弱——更深层次的哲学与经验的反思》,作者深入分析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影响,教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理解现实世界,采取有效的策略防范未知风险,并把握黑天鹅带来的机会,努力从不确定性中受益。毋庸置疑,它将颠覆我们惯常的思维,让你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看到这些字眼,我们都想起作者另外一本更成熟的作品《反脆弱》(每周一书,第二十九期(20140301)《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利》中有笔记),反脆弱的原版中就有《黑天鹅》之后作者写的十几篇颇具“学者风范”但读来“味同嚼蜡”的论文的影子,尤其是附录中堆砌的数理模型;3、塞内加——斯多葛学派的伟大导师与践行者:与其他哲学家不同,塞内加并不诋毁财富、所有权和财产的价值,他是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但他做好了随时失去一切的准备——随时。这样一个人,对逆境有了极强的抵抗力,因为,所有可能被剥夺的东西都不值得他留恋。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塞内加乐于接受失去一切,在他看来,斯多葛学派是研究损失以及寻找克服我们损失厌恶的方法的——如何最少地依赖自己现在所拥有的,这些哲学命题,结合卡尼曼的心理学分析和前景理论,去体会吧。
二、细节心得:1、黑天鹅:黑天鹅现象需要满足如下三个特点(1)事前不可预测性,即意外性,在通常的预期之外,也就是之前没有任何能够确定它发生的可能性的依据(2)影响重大,即产生极端影响和极大冲击(3)事后可解释性,这是因为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使得它变得可解释和可预测。大约自1万年前(地球历史的第四纪冰川)以来,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就一直在扩大。这一影响在工业革命时期又加剧了,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正常事件,即我们学习和讨论并试图通过阅读报纸来预测的事件,变得越来越不顺理成章;2、叙述谬误及其疗法:叙述谬误(我们用那些符合我们对明显模式的偏好的故事来欺骗自己)和证实谬误(我们只关注从已经观察到的事物中预先挑选出来的那部分,从它推及未观察的部分)是忽视黑天鹅的两种内在机制。我们在编造理由或者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和事实混合在一起使得事实变得容易记忆,符合道理。叙述谬误导致我们认为过去的事件更具预测性,更易被预期,比实际情况更不具有随机性。我们要明白的是,在平均斯坦,叙述是有用的,对过去的调查是有用的,但是在极端斯坦,事情是不会重复发生的,你必须对不易捉摸的过去保持怀疑,避免进行简单和直白的叙述。避免叙述谬误的办法是远离叙述谬误的来源,关掉电视,少读报纸,不看博客,训练推理能力以控制决策,对重要决策系统避免使用系统1(可以去看上期推荐的《思考,快与慢》了);强调实验而非讲故事,强调体验而非历史,强调客观知识而非理论;还有一个方法是预测并记录预测的结果;3、马太效应:这个名词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它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反映的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级分化现象。“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提出类似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在赢家通吃的时代,是谈不了公平的,作者有关“劫贫济富”的马太效应分析值得一读;4、我们如何面对黑天鹅:下面是一些谨慎的技巧,越谨慎,越有效(1)学会区分正面黑天鹅和负面黑天鹅。不对称性是黑天鹅事件的核心思想——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未知,但是,我可以猜测它会怎样影响我,从而做出自己的决策。碰到正面黑天鹅,在明知自己损失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很激进,很冒险。选择杠铃策略,不在意小的失败,但是要在意大的终极性失败(2)不要寻找精确和局部的东西。提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的伟大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强调,不要在每天早上寻找某种特定的东西,而要努力工作,并让意外进入你的生活。有时候太细节的东西,会让你对事物没有整体感觉,反而不利于做决策(3)抓住一切机会,或者任何像机会的东西。机会很少,比你想象的少得多。许多人在好运降临时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降临,如果一个大老板向你发出邀请,你一定要取消自己原来的全部计划(4)学会做个真正的聪明人。愚人完全在条条框框里面思考——别人给他的条条框框,而真正聪明的人则几乎完全在条条框框以外思考。我所说的愚人不一定身材肥胖、面色发黄,像一个缺乏美感的暴发户,愚人只是按照条条框框思考的人(5)不要相信“杰出”经济学家。不要浪费事件与那些预测者、证券分析师、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等所谓专家争论,除非是拿他们开玩笑。还有就是,不要迷信成功学,那是迷魂汤,因为失败的人没有机会写这种东西,成功的人是少数,这少数里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炫耀自己曾经有多失败。
三、个人理解:1、这本书是我好三年多以前在上海书城看到的,当时印象最深的除了它很畅销外,就是作者很自信的说,要选择一个有版权可以被无限复制(如作者罗琳写哈利波特)但不用重复劳动的行业(重复劳动如搬砖还有烤面包),仔细体会就是极端斯坦的行业——比如智力、科学和艺术行为属于极端斯坦,在这里成功是高度集中的,少量赢者得到蛋糕的大部分。极端斯坦基本上适用于所有“有意思”的职业,但从事他们并不是好主意,因为在这些行业赢家太少,挨饿的演员比挨饿的会计师要多。笔记中对塞内加斯多葛哲学专门笔记下来,是为了提醒读者,作者对投资、对风险、对统计、对市场的认识和判断都有蒙田、塞内加、波普尔等哲学作为背景,好比《反脆弱》一书;2、这本书显得很罗嗦,内容很丰富,大大小小的观点真是不少,咋一看觉得这些观点很容易懂,也没什么深奥的地方,仔细看的话,就明白作者和卡尼曼是互相欣赏的(各自书中对相互引用对方观点与内容,互称为老朋友),他对索罗斯也是极力推崇的,结合这些人的书,就明白作者是在用散步聊天式的交流方法表达除很多零碎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激励着我们修炼抵御黑天鹅的内外功,比如作者有关“劫贫济富”的马太效应分析,就让人明白,如果别人比我优秀一点点,只要胜出一点点,在赢家通吃的时代,我输的就不只是一点点;3、啰嗦的缺点掩盖不了这本书的各种闪光之处,以前也说过,在看了塔勒布的《反脆弱》后,反而觉得《黑天鹅》值得认真再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用散文笔法写出了很多作者还是“毛坯房”式的粗浅但很多睿智的思考,《反脆弱》确实打磨得很精华,不过精华的不一定容易吸收,因为你可能不知道其中过程,除非亲自实践,或者追根溯源。比如大当时看《黑天鹅》一书最大的体会之一是反向预测很重要,逆向思维很重要,大多数人都是事后诸葛,后知后觉,但那时他们又没有对黑天鹅的感觉了,就好像胡适先生说的,要结什么果,先得那样栽(清楚哪样栽)。这些朴素的道理都很珍贵,青葱岁月,刚直易折,如何在不确定性中获益,听听老人们的智慧篇章吧。
0
推荐